《中医学的理性选择》(第四部分 中医学术语和思维模式)
(三)传统中医学中存在形式逻辑的归纳与推演吗?
在推崇中医阴阳和术数时,刘力红搬出锐利的形式逻辑武器。他对《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云“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分析说,“这里的知道者,也就是得道者。得道者,当然必须是明理者。这里的理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阴阳,一个是术数。所以,这就有两个问题,阴阳表示的是归纳”,并确认“就归纳的角度而言,天下没有比阴阳更完美的归纳法了”;而“术数所表述的显然就是推演的一面,显然就是传统意义上的逻辑的一面”(《思考》P13)。刘力红意在表明,早在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即已建立了包括归纳和推演(当为演绎)在内的推理方法和思维方式,现在就来看一看他对形式逻辑中归纳和演绎的独特认识,以及基于形式逻辑对阴阳和术数闻所未闻的分析。
形式逻辑认为,推理是根据一个或多个命题得出另一新命题的思维形式;命题则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想。在多种推理方法中,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是两种常用的思维形式和方法。归纳推理从反映个别性知识的前提出发,创造性推出一般性知识的结论。因归纳推理有从个别推出一般的特点,其结论是或然性,故正确与否尚待实践检验[5]。刘力红对此不屑一顾,他认为,“所谓归纳,就是把许多现象归纳起来得到一个认识,一个定义,一个理论,从而把许多事物聚在一点上,一个认识上。原来现象上看似不同,本质上却是这么相近。所以,归纳实际上是由外向内的一种认识” (《思考》P10)。看到这一表述,再度领略了刘力红语不惊人不罢休的谈吐。诸如“许多现象归纳起来”、“一个认识,一个定义,一个理论”、“把许多事物聚在一点上,一个认识上”、“由外向内”等等,哪里是讨论形式逻辑的归纳推理,分明是随心所欲和信口开河。凡有一点形式逻辑常识者,都会对他给“归纳”所下新定义感到吃惊。
要想确定“天下没有比阴阳更完美的归纳法”,首先需要明确阴阳的逻辑属性。我们知道,《内经》从方位、状态、季节、温度、湿度、亮度、重量、时间等方面确定了阴阳的所有属性。如果说阴阳众多属性是归纳而来的,古人正常做法是,先笼统归纳出事物所有属性,再将所有属性分为阴阳两大类。属天、上、外、左、温热、干燥、动、升、兴奋、亢进、清、轻、明亮、疾速等的事物为阳事物;属地、下、内、寒凉、湿润、静、降、抑制、低下、浊、重、晦暗、迟慢等的事物为阴事物。具体判断一种事物的阴阳属性时,只需具备阴阳众多属性中的一种即可做出判断。在大自然中找不到集天、上、外、左、温热、干燥、动、升、兴奋、亢进、清、轻、明亮、疾速属性于一体的阳事物,同样也找不到集众多阴属性于一身的阴事物。形式逻辑的归纳法则与此完全不同,它是通过个别推出一般,即在若干个个别事物中,归纳抽象出一类事物共有的本质属性。如从狗、猪、羊、牛等脊椎动物具有胎生和分泌乳汁哺育仔兽的基本特征,归纳出哺乳动物的基本特征,并定义哺乳动物是胎生和分泌乳汁哺育仔兽的脊椎动物。在判断其他动物是否是哺乳动物(演绎推理)时,必须同时具备胎生和哺乳两个基本特征才能做出判断。显而易见,阴阳的归纳方法与形式逻辑的三段论推理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中医的阴阳不是逻辑学意义上的概念(或范畴)。所谓“天下没有比阴阳更完美的归纳法”,与形式逻辑的归纳推理没有可比性。
顺便指出,刘力红在把阴阳归纳法推向极致前,引用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一段名句:“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这一论述由五个判断句组成,旨在从五类属性定义阴阳。为概念下定义的严密性只能用定义规则来考量。根据定义规则,必须清楚明白,不能用比喻,而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和神明之府,均是充满想象的比喻,存在“以比喻代定义”的问题。其中道、纲纪、父母、本始和府的表义,均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因此,五个判断句未能同时也不可能体现出归纳推理的基本特征。
演绎推理能进行连续的逻辑推演,各推演阶段的结论均可从前提必然地推理出来。演绎推理通常从一般性知识推出个别性知识,亦即依据一般原则解决个别问题。刘力红独出新识,同样有惊人之语。他认为:“逻辑推演(或称演绎)则是另一个重要的方法,这个过程非常严密,比如由一到二,由二到三,这个次序只能这样。”(《思考》P10)后续又说,“术数所表述的显然就是推演的一面”。 (《思考》P13)在他眼里,逻辑推演过程非常严密,严密到不过是“由一到二,由二到三”而已。于是,如同归纳推理一样,形式逻辑的演绎推理又一次被他“颠覆”了。在阐明自己理解的归纳和推演之后,刘力红最终得出结论:“要想成为知道者,要想真正把握传统这门学问,就既要把握阴阳,又要明于术数。因此,传统文化是归纳和推演的结合,二者缺一不可。”(《思考》P13)他把阴阳和术数作为形式逻辑归纳和演绎推理的早期化身,视传统文化为归纳和演绎的结合体,非常轻松地完成了一次传统向现代的瞬间跨跃。然而,当了解了形式逻辑中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真实内涵,就会发现刘力红非但未能抬高中医学的身段,反而使中医经典不得不接受形式逻辑的审视和拷问,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当前,中医界加强了传统思维方法的研究,人们普遍认同中医理论是借助象思维建立起来的。诸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病因病机学说、经络学说、药性理论等均是象思维的产物。而象思维与概念思维是本质不同的,在象思维语境下不会存在逻辑学意义上的概念[6]。可以说,中医界普遍钟爱的核心术语阴阳、脏腑、病因、病机、气血津液、痰饮、瘀毒等,都不是形式逻辑意义上的概念。准确地说,它们均是具有多重属性、表达多个概念的多义词。科学理论建筑在核心概念之上,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等只能借助概念得以实现,如果概念不能在同一语境下语义专一地表达,必然出现偷换概念和理论混乱现象。人们经常发现在中医理论中存在不能自圆其说的问题,根本原因正在于斯。
事实说明,建筑在象思维基础上的中医理论,不具备严密的逻辑论证体系,不存在严密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即便有些论述带有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意味,通常是不周全和不彻底的。历史本来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应当尊重历史,而不是按照主观意愿剪裁历史。刘力红所谓“阴阳表示的是归纳”、“术数所表达的显然是推演”、“传统文化是归纳和推演的结合”等,仅仅是他的理解,与形式逻辑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毫不相干。(九九中医资讯网)99中医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