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能数据库 药酒配制数据库 中成药数据库 中药外治数据库 古代方剂数据库

中成药医学标准数据库建库与应用

迄今,批准上市中成药数量已达万余种,与饮片和医院制剂共同构成中医临床“三分天下”的用药格局。三者之中,中成药的科技含量相对较高,具有携带服用方便、稳定可控性和普适性的特点。对待具体的中成药品种,医患关注的是它的功能主治、使用注意和用法用量,即它面向的目标病证和疗效,以及用药安全如何。但若把所有中成药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有待挖掘的信息源,其功能和适用对象都会发生重大改变。显而易见,从事中成药临床研究和中药新药开发研究者更为关心作为有机整体和信息源的中成药可能提供给人们的关联知识和规律性认识。基于这一需求,建立了“中成药医学标准数据库”,并通过“九九中医资讯网”实现信息共享。现将建库面临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介绍如下。

一、中成药医学标准数据预处理方法

众所周知,中成药品种历史跨度大,传统品种与新品种“多室同堂”,功能主治表述体例不一,术语使用极不规范,中西医术语混而杂陈,虽经2005版和2010版《临床用药须知》(中药成方制剂卷)两次修订,对纳入中成药的功能主治进行规范,但两次累积仅涉及1565个品种,多数品种尚待修订,因而为中成药医学标准数据库的建立带来许多困难,增加了在保持原医学标准基础上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的难度。围绕功能、主治疾病和适应证数据的预处理,采取以下解决方法。

1.中成药功能表述的预处理方法

中成药的功能实际由传统方剂功能和药理作用两方面构成的。如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滋补肝肾、舒肝理气等为传统功能;而抗疲劳、降低转氨酶、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则属药理作用。为了完整保留这两方面的功能信息,首先按传统功能和药理作用分成两大类,再细分为若干子类。

在传统功能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细分为解表功能、泻下功能、和解功能、清热功能、祛暑功能、温里功能、补益功能、安神功能、开窍功能、固涩功能、理气功能、理血功能、治风功能、润燥功能、祛湿功能、止咳平喘功能、祛痰功能、消导功能、驱虫功能、消痈散结功能、止痛功能、止痒功能、明目功能、排石功能、利咽功能、调节脏腑功能和其他功能。大体与统编教材《方剂学》的功能分类相吻合,结合中成药功能的具体情况新增止痛、止痒、排石等功能,以便从这一角度了解和把握主要症状、体征用药特点和规律性知识。药理作用方面,按照一般药理、消化药理、心脑血管药理、免疫血液药理、内分泌药理等进行分类。完成两方面的功能分类,只是确定了基本框架,由于中成药功能表述比较杂乱,故需把功能相同或相近但称谓不同者逐一归类。例如,与祛风散寒相同或相近的功能有疏风散寒、散风祛寒、祛风寒、发散风寒、散风寒、表散风寒、疏散风寒、追风散寒、搜风散寒、驱风散寒、解表散寒、散寒解表、发散祛寒、发汗解表、解表发汗、解表散寒、辛温解表;另以行气活血为例,与之类同的有理气化瘀、理气活血、行气化瘀、化瘀理气、活血理气、行气散瘀、行气血、理气血、行气破瘀、调气和血、疏肝活血、疏通气血、调和气血、通调气血、活血疏肝、舒肝活血、解郁化瘀、活血行气、顺气化瘀等。药理作用的表述情况也大同小异,与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类同的称谓还有增进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降低冠状动脉阻力、扩张冠状心血管、改善心肌供血量、增加冠脉血流量、增加冠脉流量、扩张冠状血管、降低冠脉阻力、改善心肌缺血、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氧。经过这样的分类、归类处理,功能数据趋于统一,为后续程序驱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2.中成药主治疾病的预处理方法

在中成药医学标准中,主治疾病的称谓的混乱情况相应好一些。关于中医疾病名称大体差别不大,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确定的疾病名称统一执行。问题主要出现在西医病名方面,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还有窦房结功能不全、病窦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合症等称谓;与急性黄疸型肝炎类同的则有急性黄疸性肝炎、黄胆型肝炎、黄疸性肝炎、急性传染性黄疸肝炎、甲型肝炎、急性黄疸型和非黄疸型肝炎、急性传染性肝炎、急性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病毒性肝炎等;与尿路感染大同小异的有尿道感染、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泌尿道感染、急性尿道感染、尿道炎、非淋菌性尿道炎。诸如此类,全部进行归类处理,以便同时或单独处理同病异名者的用药信息和规律。

3.中成药适应证的预处理方法

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不仅体现在饮片使用上,中成药的使用同样需要辨证施用。因此中成药数据库应当围绕适应证单纯进行处理,以便从这一角度获取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应当说,中医辨证历来不够统一,这种情况在中成药适应证也反映得比较充分。一个肾虚证,在中成药中又称肾亏、肾气不足、肾部亏损、肾气亏损、气虚肾亏、肾气虚弱、肾虚劳损、元气亏损、元气亏虚、真元不足、真元亏惫;而与肺热证类同的则有肺实热、肺热壅遏、肺经火旺、火热灼肺、邪热蕴肺、热毒壅肺、内热肺火、肺寒化热、肺经实热、肺经有热、肺经郁热等;与子宫虚寒证相关的是宫寒、宫冷、胞寒、子宫虚冷、子宫寒冷、子宫湿寒、宫寒血滞、血海虚寒等。称为比较混乱复杂的还有脾虚湿滞、肾阳虚、肾阴虚、肾虚精亏、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肺胃热盛、痰热阻肺、痰浊阻肺、气血两虚、气滞血瘀、血瘀、湿热蕴结等,本次全部实现了归类处理,便于从中医适应证角度单独或联合检索跨病种的辨证用药特点和规律。

二、中成药医学信息数据库的检索功能

该数据库主要建立两个入口,可满足一般检索、系统检索和统计分析的不同需求。一是由功能(包括中医传统功能、药理作用)、病名(中西医病名)和适应证入手,考察所属中成药药物构成情况;一是由药物、药对和中成药品种考察在疾病和适应证的分布情况。现详细介绍如下:

1.功能、病名和适应证入口的检索内容和分析方法

(1)同一或相同功能中成药、所用药物构成、构成比;

(2)同一或相同中医疾病中成药、所用药物构成、构成比;

(3)同一或相同西医疾病中成药、所用药物构成、构成比。

(4)同一或相同适应证中成药、所用药物构成、构成比。

以上诸项均可在结果基础上延伸检索,可考察两药在同一或相同功能、病和证的背景下的配伍情况、在整个数据库内的疾病分布情况;若单选一种药物,可考察在检索结果范围内该药与其他药物的配伍情况。以便最佳和常用药对的选定。

2.药物、药对和中成药入口的检索内容和分析方法

(1)药物的功能分布;

(2)药物的中医疾病分布;

(3)药物的西医疾病分布;

(4)药物的适应证分布。

(5)药对的功能分布;

(6)药对的中医疾病分布;

(7)药对的西医疾病分布;

(8)药对的适应证分布。

以上诸项均可在结果基础上延伸检索,可考察两药在同一或相同功能、病和证的背景下的配伍情况、在整个数据库内的疾病分布情况;若单选一种药物,通过点击“当下配伍”可考察在检索结果中该药与它药的配伍情况,以便筛选最佳和常用药对。

3.其他

(1)同名中成药检索(录入处方名称考察同名异方);

(2)同药异名中成药检索(录入处方药物考察同方异名);

(3)相同剂型中成药检索(考察同剂型中成药病证分布);

(4)同病中成药剂型构成检索(考察疾病最佳剂型)。

4.中成药信息一览表

(1)中成药一览表

(2)中成药所用药物一览表

(3)中成药功能一览表

(4)中成药主治疾病一览表

(5)中成药适应证一览表

系统全面掌握这些信息,对于把握中成药研制的总体情况,具体用药、功能、适应证和中西医疾病范围,合理规划用户本人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中医临床来说,可方便选用某一中成药,更重要的是,根据给出的统计分析结果,确定某一功能、中西医疾病、适应证的首选和常用药物、首选和常用药对,在临床中灵活选用。也可了解药物、药对在不同病证的分布情况,了解药物和药对的最佳目标适应病证。由于用户的想法和目的不同,选择录入的关键词不同,故而本系统便成为潜在知识提取和挖掘的巨大信息源。由此分析获取的结果,会给专业研究者提供各种重要启示、发现或惊喜,是新知识源源不断产生的重要渠道。特别是中医临床研究和中药新药开发研究的有利助手和工具,经过本系统凝炼和富集的信息,可直接进入临床和实验的再评价过程。

(后续将截屏详细介绍本数据库的使用方法和实际意义)

九九中医资讯网(www.99zyzx.cn)

“古代方剂查询”检索使用方法(6)

 6.库内症状、病证构成

在“病证症状用药”主功能模块中,在八个子功能中,最后两个是“库内症状构成”和“库内病证构成”。实际等于给用户提供一种古代有关临床症状、病名和证名按次第排列的一览表。并直接给出症状和病证的构成比。

(1)考察内容

①“库内症状构成”考察内容:考察数据库中症状数量、出现频次和和构成比;考察症状集合的适用方剂、方剂数量和具体方剂的药物构成

②“库内病证构成”考察内容:考察浏览数据库中病证适宜方剂的总体情况和具体方剂的药物构成。

(2)检索方法

①点击左侧目录中“病证症状用药”项下的“库内症状构成”,直接展示症状依次排列的信息、各症出现频次、构成比。

 ②如果考察同时治疗“产后”和“腹痛”的方剂,先选中两症状左侧的方框(按鼠标左侧一下),再点击左下方绿色长方形“症状集合”,即在下方“方剂列表”中给出检索结果。包括两症在同一方剂出现情况(总方数)、方剂名称和所治病证。

 

  ③如果考察某一症状与数据库中所有其他症状在同一方剂共同出现的频次和细节,请选中一个症状(如腹痛)后,点击左侧“症状关系”,即在下方“方剂列表”显示结果。其中包括与腹痛两两为伍的症状集合共同出现的频率(总方数)、所在方剂名称和各方的具体信息。 

④点击左侧目录“病证症状用药”项下“库内病证构成”,直接依次显示病证名称、出现频次、构成比。点击右侧“查看方剂”按钮,可显示治疗同行病证的所有方剂的名称、出典和数量。点击右侧“方剂查看”按钮,即可浏览具体方剂。

 

 (4)检索结果和延伸检索结果的利用价值

①把握古代中医症状总体构成和常见症状。

②把握古代中医病证总体构成和常见病证。

③掌握集合症状联合出现的情况和适用方剂。

④掌握与某一症状与其它症状的关联性和关联程度。

⑤上述信息有助于编写古代中医名词术语词典等。

九九中医资讯网(www.99zyzx.cn)

“古代方剂查询”检索使用方法(5)

5.疾病所属症状、诸证所属症状

病、证由若干症状组成,病、证又借助相关症状做出诊断。“疾病所属症状”和“诸证所属症状”两个子功能项,旨在给定一个中医病、证名称,检索该病、证所属的所有症状、症状数量、各症状出现频次。

(1)考察内容

主要考察内容:考察中医病、证所属症状构成、症状出现频次和构成比。

延伸考察内容:考察集合症状所用方剂、方剂药物构成;一种症状与其他症状的关系;一种症状在病证的分布特征等。

(2)检索方法

①在病证右侧长方框中,自行录入拟检索的症状。

②或点击长方框右侧的“病证列表”,从中选定拟考察的病和证。

③点击“查询”按钮,给出检索结果。

(3)举例(以中医病名头痛、古代证名肝实为例) 

①头痛所属症状构成、构成比考察(治疗头痛方剂155首;所属症状252个)

 

②肝实所属症状构成、构成比考察(治疗肝实方剂35首;所属症状75个)

 

(4)延伸检索(以头痛为例)

①症状集合(选择头痛所属的头痛、产后,考察在整个数据库内同时调整头痛和产后的方剂数,共得57首)

 

②所属病证(选择头痛病下频次最高的头痛,考察其在各病证的分布)

 

③症状关系(选择头痛病下频次最高的头痛,在整个数据库内考察在检索结果中头痛与其他症状的关系)

 

 

(5)检索结果和延伸检索结果的利用价值

①把握古代病、证的症状构成,各症状对病证诊断的贡献大小。

②利用病证所属症状的检索结果,考察古代疾病、证的基本特征。

③利用病证所属症状的检索结果,进行古今病、证的比较。

④借助病证所属症状的检索结果,比较中西医疾病之间的差异和关联性。

⑤了解一个症状与其它症状的关联性。

⑥了解一个症状在若干病证的分布特征和程度。

⑦了解干预两个症状的药物构成、数量和构成比。

九九中医资讯网(www.99zyzx.cn)

“古代方剂查询”检索使用方法(4)

 4.集合症状用药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症状联合检索,考察集合症状联合检索获得的用药规律。通常可对异症相关症状(如腹痛与泄泻、烦躁与心神不安、黄疸与胁痛、眩晕与头痛)实施联合检索。

(1)考察内容

主要考察内容:考察集合症状所用方剂、方剂所用药物构成、各药频次、各药构成比等。

延伸考察内容:考察集合症状所用方剂配伍药物中,两药配伍应用频次;一种药物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频次的信息。

(2)检索方法

①在病证右侧长方框中,自行录入拟检索的症状。

②或点击长方框右侧的“症状列表”,从中选定拟考察的症状。

③点击“查询”按钮,给出检索结果。

(3)举例(以腹痛与泄泻两症联合检索为例) 

①腹痛和泄泻联合检索用药构成、构成比考察(配伍药物总计149种) 

 ②方剂查看(点击后,显示方剂名称、主治病证、出典,总计67首) 

 ③药物配伍(在检索结果中选择≥2种药物,图示中选择厚朴和木香,点击“药物配伍”后,显示治疗同时包含两药的方剂名称、主治病证、出典和方剂数6首。) 

④当下配伍(在检索结果中选择厚朴1种药物,点击“当下配伍”后,显示厚朴与其他药物配伍方剂数和频次)  

 ⑤治疗病证(在咳嗽检索结果中选择≥1种药物,图示中选择杏仁和人参,点击“治疗病证”后,给出的结果超出了“咳嗽”范围内的信息,显示整个数据库中含选中药物的方剂603首,分布病证273种) 

(5)检索结果和延伸检索结果的利用价值

①把握古代治疗集合症状的方药应用总体情况和基本规律。

②结合统计分析,把握古代治疗集合症状的首选和常用药物。

③结合统计分析,把握古代治疗集合症状的首选和常用药对。

④随心所欲、进出自如地实现当下和整个数据库的切换检索。

⑤可在单一症状检索和集合症状检索结果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综合分析的结果。例如,以上对腹痛和泄泻联合检索得出的结果,可与腹痛或泄泻单独检索的结果进行比较,对两种检索结果对照互参,比较分析,即可得出更为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⑥对检索和分析结果进行当今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再验证,实现古为今用的目标。

九九中医资讯网(www.99zyzx.cn)

“古代方剂查询”检索使用方法(3)

 3.单一症状用药

(1)考察内容

主要考察内容:考察单一症状所用方剂、方剂所用药物构成、各药频次和构成比等。

延伸考察内容:考察单一症状所用方剂配伍药物中,两药配伍应用频次;一种药物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频次的信息。

(2)检索方法

①在病证右侧长方框中,自行录入拟检索的症状。

②点击长方框右侧的“症状列表”,从中选定拟考察的症状。(说明:为了便于用户选择利用,症状列表中将症状细分为142类。点击症状列表向下的箭头,即出现142类的下拉框,从中选择相关症状,点击后即显示类属于该症状的所有症状)(图片) 

③点击“查询”按钮,给出检索结果。

(3)举例(以咳嗽症状为例)

①症状用药构成、构成比考察(显示用于咳嗽各药配伍频次和构成比;显示用于咳嗽症状的方剂总计1572首,配伍药物总计739种) 

 

②药物配伍(在咳嗽检索结果中选择≥2种药物,图示中选择杏仁和人参,点击“药物配伍”后,显示治疗咳嗽症状同时包含杏仁和人参两药的方剂和方剂总数146首。) 

 ③当下配伍(在咳嗽检索结果中选择杏仁1种药物,点击“当下配伍”后,显示1572首方剂所用739种药物与杏仁配伍的方剂和频次)  

  ④治疗病证(在咳嗽检索结果中选择≥1种药物,图示中选择杏仁和人参,点击“治疗病证”后,给出的结果超出了“咳嗽”范围内的信息,显示整个数据库中含选中药物的方剂603首,分布病证273种) 

(5)检索结果和延伸检索结果的利用价值

①把握古代治疗某一症状的方药应用总体情况和基本规律。

②结合统计分析,把握古代治疗某一症状的首选、常用药物情况。

③结合统计分析,把握古代治疗某一症状的首选、常用药对情况。

④随心所欲、进出自如地实现当下和整个数据库的切换检索。

⑤需要指出,中医的病名与症名可以是相同称谓,如咳嗽、泄泻等,故可在“单一病证用药”和“单一症状用药”两处检索。对两种检索结果对照互参,比较分析,即可得出更为深刻的规律性认识。

⑥对检索和分析结果进行当今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再验证,实现古为今用的目标。

九九中医资讯网(www.99zyzx.cn)

“古代方剂查询”检索使用方法(2)

2.相关病证用药

(1)考察内容

①同病异名或同证异名联合用药规律

例如,伤寒虚烦、伤寒烦躁和伤寒不得眠三者,在古代方剂数据库中分别单列,用户认为这三种病没有本质区别,即可三者联合检索。

②相关病证联合用药规律

中医的多种头痛与诸痹,其临床表现均以疼痛为主症,如果用户想考察止痛药物的应用规律,即可选择头痛和诸痹项下的中医病名联合检索。

③深层关联疾病联合用药规律

所谓深层关联,是基于西医疾病而言的。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中医的两种疾病属于西医的两个主要症状,如咳嗽与痰饮是急慢性支气管炎经常的症状,如果用户认为两者有关联,即可在中医病名之下选定两者实现联合检索。

二是从西医来看,两种中医疾病有相同或相近的发病机制,如湿疮(西医为湿疹)、风瘙瘾疹(西医为荨麻疹)均为过敏性疾病,如果用户认为两者之间有相同或相近的发病机制,也可联合检索。

基于上述,用户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利用这里提供的检索方式,创造性地开展不同形式、层次的联合检索,进而得出有价值的分析结果。

④延伸考察内容:同“单一病证用药”。所不同的是,本检索方式体现了多个病证联合检索的用药规律。

(2)检索方法

考察内容①的检索方法:在病证右侧长方框中,点击其中向下的箭头,出现病证的下拉框列表,该下拉框中的病证是归纳后汇总的病证大类,选中并点击你所要的病证,立即出现所属的若干病证,从中选定关联病证五个以内,即可完成同病异名或同证异名的联合检索,获取用药规律(考察内容的第1项)。以伤寒之下的“伤寒一日候”和“伤寒二日候”为例,假定两者是同病异名,拟联合检索,具体方法如下: 

然后点击“查询”按钮,给出检索结果: 

 考察内容②、③的检索方法:以咳嗽和痰饮两病为例,先按照考察内容①的检索方法选定咳嗽:

 

 再按同样方法在痰饮项下选定痰饮

 

 点击“查询”按钮,给出检索结果。

 

 (3)检索结果的启示意义

①把握古代治疗异名同病所用方剂的总体用药情况和基本规律。

②把握同一疾病临床所见两种及两种以上主要症状的总体用药情况和基本规律。

③把握疾病性质、病因或发病机制相同或相近两种及其以上病证的总体用药情况和基本规律。

④满足用户富有创意的其他类型的两种及其以上病证的联合检索需求。

⑤在上述不同思路检索基础上,结合统计分析,把握古代治疗一组病证的首选和常用药物、首选和常用药对的情况。为当今临床和中药新药开发提供重要信息。

九九中医资讯网(www.99zyzx.cn)

“古代方剂查询”检索使用方法(1)

点击网站首页右侧方药数据库的“古代方剂查询”,即进入古代方剂数据库的界面。首先介绍第一个主功能模块“病证症状用药”项下8个子功能模块的检索利用方法。本次介绍“单一病证用药”的检索利用方法。

1.单一病证用药

(1)考察内容

主要考察内容:单一病、证所用方剂中药物总体构成、各药在复方中的配伍频次和构成比。

延伸考察内容:所用药物中,两种药物的配伍应用频次;一种药物与其他药物配伍应用频次。

(2)检索方法

①在病证右侧长方框中,自行录入拟检索的病名或证名;

②点击长方框右侧的“病证列表”,从中选择病名或证名。

③点击“查询”按钮,给出检索结果。

(3)举例(以咳嗽为例) 

 (4)延伸检索(以咳嗽为例)

①方剂查看(点击“方剂查看”,显示用于咳嗽的所有方剂139首。借助下拉框浏览) 

 ②药物配伍(在咳嗽检索结果中选择≥2种药物,点击“药物配伍”后,显示用于咳嗽139首方剂中含选定药物的方剂数。如含杏仁和人参的方剂18首) 

 ③当下配伍(在咳嗽检索结果中选择1种药物,点击“当下配伍”后,显示139首方剂所用200种药物与选中药物配伍的方剂和频次) 

 ④治疗病证(在咳嗽检索结果中选择≥1种药物,点击“治疗病证”后,给出的结果超出了“咳嗽”范围内的信息,显示整个数据库中含选中药物的方剂和病证分布。实得含杏仁和人参复方603首,用于病证273个) 

 

(5)检索结果和延伸检索结果的利用价值

①把握古代治疗某一病证的方药应用总体情况和基本规律。

②结合统计分析,把握古代治疗某一病证的首选、常用药物情况。

③结合统计分析,把握古代治疗某一病证的首选、常用药对情况。

④随心所欲、进出自如地实现当下和整个数据库的切换检索。

⑤对检索和分析结果进行当今临床和实验研究的再验证,实现古为今用的目标。

九九中医资讯网(www.99zyzx.cn)

“古代方剂查询”检索使用方法

挖掘古代方药学遗产,向古代方剂、本草学要新药,进而实现古为今用、造福国民健康的夙愿,是学术界共同努力的宏伟目标。青蒿素的发现和2011年9月获美国临床医学大奖拉斯克奖,进一步提振了中医药界,使我们对古代方药学宝库存在更多有望实现的期许。

众所周知,古代方药遗产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信息源。数十年来,学术界的挖掘利用仅限于一方一药,未能把古代方剂这一巨大信息源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相互关联的状态下挖掘潜藏其中丰厚的经验和知识。因而,长期以来中医界虽然倡导挖掘古代方药学遗产,却未形成大面积、集约式、深层次挖掘的局面。实现古代方药经验和知识的挖掘和富集,必须建立和利用古代方剂数据库。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研制了古代方剂数据库挖掘系统(本网站又称“古代方剂查询”)。并基于该系统初步建立了:(1)中药业已失传功用的系统筛选与评价方法;(2)中药优势功能的系统筛选与评价方法;(3)干预目标病症的首选和常用药物的系统筛选与评价方法;(4)干预目标病症的首选和常用药对的系统筛选与评价方法。相关研究的学术论文已公开发表,并在本网站“方药研究”栏目再度发布。

此前,古代方剂数据库挖掘系统在辽宁地区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应用。反馈信息表明,在中医药界,此类数据库具有比较广泛的社会需求,包括中医药临床、科研、教学、企业和行政管理部门,均可从中获取所需的经验、知识、启示和灵感。同时,我们还得到一些建议性的修改意见,对进一步完善数据库设计思路很有帮助。有了前期的推广应用经验和反馈建议,今年十月,我们把充实完善后的古代方剂数据库挖掘系统(即“古代方剂查询”)挂在网站上,希望在更大范围内服务于中医药界,造福于社会。为了便于同仁们检索利用,把握深层次挖掘的内容、路径和方法,拟在本文发布后,以“古代方剂数据库挖掘系统检索利用方法讲座”的形式,按该数据库的四大主功能模块设计的具体检索子项逐一介绍,欢迎在本网站实现互动许可后针对各界的意见进行具体交流切磋。

九九中医资讯网(www.99zyzx.cn)

古代方剂数据挖掘系统内容概况

在九九中医资讯网(WWW.99zyzx.cn)公布的多个方药数据库中,古代方剂数据库古代方剂查询)是容量大、应用广泛、操作较复杂的一种。为方便广大用户使用,将陆续介绍该数据库的内容、用法和知识发现的参考路径。首先介绍数据库的概况。

1.本系统信息量大,主功能和子功能模块分类精细,普适性较强 本系统收录明代以前二百四十余种古代方书中近六万首方剂。分“病证症状用药”、“方药病证分布”、“病证症状用药性能”和“其他”四大主功能模块。每个部分又派生出若干个子功能模块,“病证症状用药”细分单一病证用药、相关病证用药、单一症状用药、集合症状用药、疾病所属症状、诸证所属症状、库内症状构成和库内病证构成八个子功能;“方药病证分布”细分单药单病证应用、单药全病证应用、药对单病证应用、药对全病证应用、方剂病证应用、方剂一览表和药物一览表七个子功能;“病证症状用药性能”细分病证用药性能分类、单症用药性能分类和集合症状用药性能分类三个子功能;“其他”细分剂型构成、药引应用、同名异方、同方异名和引用书籍五个子功能。总计23个子功能模块,可以实现纵横交错的检索。这些功能满足了中医药临床、教学、科研、企业和管理部门不同层次和界别的广泛需求,实用性较强。

2.本系统总体分两个入口检索分析,可满足继承和创新的不同需求 一是由中医病名、证名、症状和症状集合入手,考察药物应用情况;一是由药物、药对、方剂和方剂加减考察在疾病、证和症状的分布,直接给出频次、构成比的统计分析结果。由于用户的想法和目的不同,选择录入的关键词不同,故而本系统便成为潜在知识提取和挖掘的巨大信息源。由此分析获取的结果,会给专业研究者提供各种重要启示、发现或惊喜,是新知识源源不断产生的重要渠道。特别是中医临床研究和中药新药开发研究的有利助手和工具,经过本系统凝炼和富集的信息,可直接进入临床和实验的再评价过程。

3.本系统提供了延伸检索的便利条件 在检索结果基础上,根据用户实际需要,设计了“方剂查看”、“药物配伍”、“治疗病证”和“当下配伍”四个按键,给定条件后,既可在当下环境处理,也可扩大到整个数据库处理,可收放自如、随心所欲地检索。如果需要浏览具体方剂,点击“方剂明细”即可查看每一首方剂。

4.本系统对中医病名、证名和症状进行系统分类 本系统把1658种中医病证分为77类,5633种症状分成142类。对于疼痛,则按照疼痛部位和疼痛性质做两次详细分类,便于选择检索或关联检索。病名、证名和症状的分类,在各子功能模块首个界面的“病证列表”中全面体现出来,成为用户选择使用的便利工具。需要指出,其中的“补益诸虚”、“制剂”等并非病证名称,这是尊重原始文献而列出的与病证名称并列的条目,数量甚少。用户可从“补益诸虚”这一功能表述领会到与其对应的虚弱状态,如气虚、血虚、阳虚、精亏,以及筋骨、腰膝、耳目、智力等方面的虚弱,和轻身延年、驻颜之类的补虚方剂内容,“补益诸虚”所列方剂大体针对这样一类虚弱状态。

5.本系统提供了症状之间和药物之间多角度的检索方式 就古代方剂文献而言,症状之间存在同义(咳嗽与咳逆)、关联(泄泻与腹痛)关系,涉及单独或联合检索用药经验;而药物之间主要存在基于病证的配伍关系,涉及治疗病证和症状的首选和常用药对的筛选。本系统全面建立了这些关系或体现这些关系的检索方式,便于相互关联地考察用药规律和适应病证等。

6.本系统用代码表示用药剂量药物剂量 古代方剂中,随着不同历史时期度量衡的调整,药物剂量自然有所区别。再加上药物剂量侧重以重量单位标记外,还广泛存在用容量和长度确定药物用量的现象。此外,还有个、枚、团、把、握等粗略的用量计算方法。故很难用统一的剂量单位处理与剂量相关的重要信息。本系统中,对所有不同剂量表达方式统一用代码表示,现规定如下(括号中字母为代码): 斤(J)、两(L)、钱(Q)、分(F)、铢(A); 斗(D)、升(S)、盏(V)、石(R)、合(H)、钱匕(QB)、方寸匕(FCB)、字(Z)、匙(Y); 片(P)、个(G)、枚(枚)、挺(I)、把(B)、寸(C)、块(K)、团(O)、握(W)、DF(等分)、少许(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