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能数据库 药酒配制数据库 中成药数据库 中药外治数据库 古代方剂数据库

厚朴潜在功用的发掘与利用(1)

摘要:通过对古代本草、古代方剂和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厚朴功用的比较,确认历代本草所载基本功用已被《药典》收录。但由古本草提炼出来的祛风解表、宁心安神、祛风湿、杀虫、温中益气、利水通淋、活血祛瘀、聪耳明目及止痛等功能,以及古代含厚朴复方用于脾胃虚弱、伤寒、虚劳、虚损、积聚、疟疾、月水不调、虚寒、痈疽等病症,《中国药典》未曾收录。综合古今,初步确认祛风解表,止痛,活血祛瘀,温中补虚及杀虫是厚朴的潜在功用。

关键词:厚朴;《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潜在功用

先前,利用《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1],对一味中药跨病种检索,可得含此药复方在所有疾病的分布情况,即配伍此药复方用于所有病证的构成、各病证配伍此药频数,再与历代本草学和《中国药典》记载的功能主治相比较,经过逻辑判断和统计分析,便可反推此药的基本功能,获取对药物传承和潜在功用的整体认识[2]。采用此法全面挖掘厚朴的传统功用,借以发现业已失传的潜在功用,并通过论证扩大现实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厚朴历代本草学功能主治考察分析

厚朴药用历史悠久,《本草经》将其列为中品,“主中风,伤寒,头痛,寒热,惊悸,气血痹,死肌,去三虫。”《名医别录》所述“主温中益气,消痰下气,疗霍乱及腹痛胀满,胃中冷逆,胸中呕逆不止,泄痢淋露,除惊,去留热,止烦满,厚肠胃。”除外“除惊”,均属新增。《药性论》补充“主疗积年冷气,腹内雷鸣虚吼,宿食不消,去结水,破宿血,消化水谷,止痛,大温胃气,呕吐酸水,主心腹满,病人虚而尿白”。《日华子本草》充实“健脾,主反胃霍乱,转筋,冷热气,泻膀胱,泄五脏一切气,妇人产前产后腹脏不安,调关节,杀腹脏虫,明耳目”之用。《本草纲目》引王好古语“主肺气胀满,膨而喘咳。”至此,历代本草学对厚朴功用的认识已臻完善。

明清以来,诸家本草多是针对前述厚朴功能的阐释,创新认识较少推出。《景岳全书》言:“能暖脾胃,善走冷气”。《本草求真》又言:“小便清利,甚则浑白如泔,其脉缓大而滞气日益甚,则为气虚不摄。”

综合诸家本草所述,厚朴功能大致概括为:(1)祛风解表(中风、伤寒、寒热去留热);(2)宁心安神(惊悸、除惊);(3)祛风湿(调关节);(4)杀虫(去三虫、杀腹脏虫);(5)温中益气(积年冷气、腹内雷鸣虚吼、胃中冷逆、大温胃气、健脾);(6)燥湿消痰(消痰下气、肺气胀满、膨而喘咳);(7)下气除满(胸中呕不止、胀满、宿食不消、反胃、呕吐酸水、止烦满、泄五脏一切气);(8)利水通淋(淋露、去结水、泻膀胱);(9)活血祛瘀(气血痹、死肌、破宿血);(10)聪耳明目(明耳目);(11)止泄(霍乱、泄痢、厚肠胃);(12)止痛(头痛、止痛、腹痛)。大体12个方面。

2           厚朴古代方剂配伍应用规律考察分析

历代本草记载的厚朴功用与其配伍在古代方剂中的吻合情况,是考察两者差异性和差异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发现可能存在失传功用的重要手段。现借助《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确认含厚朴复方治疗病症的总体构成和分布规律,借以提炼厚朴古代临床应用的功能主治,再与历代本草和2010版《中国药典》一部相对照,深入考察这一问题。

2.1  含厚朴复方治疗病症分类

以厚朴为关键词,在整个《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检索,将两者检索的结果合并,共得含厚朴复方2295首,用于589种病症。为便于对含厚朴复方所治病症构成进行分析,将含厚朴复方主治病症相同或相近者分类归纳整理,保留配伍频次≥2次者,得含厚朴复方2047首,用于341种病症。

具体归类情况,将含厚朴复方用于冷痢、诸泻、滞下脓血、疳痢、飧泄等归于泄痢;脾胃虚弱包括脾虚冷、脾胃气虚弱不能饮食、胃虚冷、饮食劳倦等;而伤寒杂治、阴毒、可温、风气等统归伤寒;霍乱包括霍乱吐利、霍乱心腹痛、霍乱心腹筑悸、霍乱烦渴、霍乱心下痞逆等;将胃反、恶阻、嗳酸、呕哕、气呕等归属呕吐;痞满包括一切气,脾气虚腹胀满、三焦气、厥逆气;虚劳包括虚劳不思饮食、冷劳、脾劳、气劳、谷劳、急劳等;将补益诸虚、虚羸、平补、补虚固精、补虚治风等归于虚损;积聚包括痞气、痃气、息贲、伏梁、癥瘕等;将兼理脾胃、脾胃不和不能饮食、伤寒后脾胃气不和、脾胃冷热不和归于脾胃不和;噎嗝包括五膈、膈气宿食不消、咽喉中如有物妨闷、五噎、膈噎等;疟疾包括诸疟、山岚瘴气疟、久疟、瘅疟、疟母等;咳嗽包括肺虚、上气、痰嗽、喘促、肺痿等;将杂病、月水不调、诸疾、月水来腹痛等归于月水不调;虚寒包括三焦虚寒、冷气、痼冷、心中寒及中寒等;将虚劳食不消、伤寒后宿食不消、留饮宿食、时气宿食不消等归于食积;痈疽包括诸痈疽、发背、湿阴疮,痈内虚等;痹病包括中湿、腰痛、身体疼痛、脾痹、周痹等;将肠痹、血气心腹疼痛、产后恶露不禁腹痛等归于腹痛;痰饮包括寒痰、痰逆不下食、风痰、伤寒胸膈痰滞等;安胎包括恶阻、养胎胎教等;便秘包括大便秘涩不通、伤寒大便不通、大便不通等;中风包括诸风杂治、胃中风、中风四肢拘挛不得屈伸等;脚气包括脚气缓弱、脚气肿满、脚气冲心、脚气心腹胀满等。另有诸痔,热病,中暑,疝气,胤嗣,痘疮,水肿,堕胎,疳疾,痉病,诸虫,出血,消渴,伤折,胸痹,小便不利及惊悸等。

至于一切气、五膈、心腹痛、杂病、诸虫、黄疸、胃寒肠热及小便多等,因含厚朴复方或数量较小,或具体病症、病因不详,故不再归类。含厚朴复方所治病症总计归纳出41类,可以看出,厚朴配伍应用非常广泛,主治病症繁多。

2.2  含厚朴复方治疗病症分类构成分析

现将含厚朴复方≥20首的主治病症予以列表(见表1),并以柱状图标示(见图1)。由表1可知,厚朴配伍在复方中,治疗泄痢方417首,高居榜首。用于癥瘕积聚、虚证(虚损及虚劳)、脾胃相关疾病(呕吐、脾胃不和、食积、便秘)的方剂,也占较大比重。

 

 (待续)

 姜开运撰写/梁茂新指导

九九中医资讯网(99中医)

本文《天津中医药》已撰写发表

没有评论

用户评论

评论说明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 您的每一条建议或意见我都会认真对待
  • 请不要发布与本站无关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