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能数据库 药酒配制数据库 中成药数据库 中药外治数据库 古代方剂数据库

防风潜在功用的发掘与利用(1)

摘要:通过对古代本草、古代方剂、2010版《药典》一部和《中药学》中防风功用的比较,确认历代本草所载基本功用已被《药典》收录。但由古本草提炼出来的安神、止血、止汗、解毒和补虚功能,以及古代含防风复方治疗目赤肿痛、热毒疮疡、惊悸、虚损、目昏暗等病症,《药典》未曾收录。综合古今,初步确认治平肝息风、安神、补益、止血是防风的潜在功用。

关键词:防风;《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潜在功用

先前,利用《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1],对一味中药跨病种检索,可得含此药复方在所有疾病的分布情况,即配伍此药复方用于所有病证的构成、各病证配伍此药频数,再与历代本草学和《药典》记载的功能主治相比较,经过逻辑判断和统计分析,便可反推此药物的基本功能,获取对药物传承和潜在功用的整体认识。采用上述方法全面挖掘防风的传统功用,借以发现业已失传的潜在功用,并通过论证扩大现实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 防风历代本草学功能主治考察分析

防风入药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云其“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虽列上品,却未论补益,多以“祛诸风”为用。此后,《名医别录》补充主“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病症,扩大了诸风范围,但字乳和金疮不在其列。《本草经集注》诸病通用药将其列为“诸风通用”诸药之首,再度强化祛风功能,并可“杀附子毒”。《药性论》新增“主心腹痛”;所治“四肢拘急,行履不得,经脉虚羸,主骨节间疼痛”,亦属风邪为患。《日华子本草》增益甚多,称防风主“三十六般风,男子一切劳劣,补中,益神,风赤眼,止泪及瘫痪,通利五藏、关脉,五劳七伤,羸损,盗汗,心烦,体重,能安神定志,匀气脉”,首次突出补益诸虚(劳劣、补中、五劳七伤、羸损)、调畅气机(通利五藏关脉、匀气脉)和安神(心烦、益神、安神定志)功能,与前期本草学祛邪主治外风明显不同。风赤眼当为肝经风热,目风泪出(止泪)多属风寒,以辛温防风调治,乃取疏散风邪之用。

金元以降,防风功用续有补充。《药类法象》谓其“泻肺实如神,散头目中滞气,除

上焦风邪。”肺实者,肺热也。此与防风辛温之性似有不符。《用药心法》称其“去湿之仙药。”《本草纲目》用治自汗不止,崩中,中乌头、芫花、野菌等毒。《得配本草》“治一身尽痛,目赤,冷泪,肠风下血”、“遍体湿疮,能解诸药毒”。《本草从新》除“经络留湿,主上部见血。”《本草易读》则治骨蒸疼痛并止盗汗。至此,历代本草学对防风功用的认识已臻完善。

综合诸家本草所述,防风功能大致概括为:(1)疏散风邪(恶风、头眩、风赤眼、目赤、冷泪、头面风);(2)祛风除湿(风痹、湿痹、四肢挛急、行履不得、瘫痪、湿疮、经络留湿);(3)止痛(头痛、骨节疼痛、胁痛、胁风、心腹痛、一身尽痛);(4)安神(益神、安神定志、烦满、心烦);(5)止血(上部出血、肠风下血、崩漏);(6)止汗(自汗、盗汗);(7)止痉(内痉);(8)疏肝(通利五藏关脉、匀气脉);(9)解毒(解附子、乌头、芫花、野菌,诸药毒);(10)补虚(劳劣、补中、五劳七伤、羸损)10个方面。

二、防风古代方剂配伍应用规律考察分析

历代本草记载的防风功用与其在古代方剂中配伍应用之间的吻合情况,是考察两者差异性和差异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发现可能存在失传功用的重要手段。现借助《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确认含防风复方治疗病症的总体构成和分布规律,借以提炼防风古代临床应用的功能主治,再与历代本草和2010版《药典》一部相对照,深入考察这一问题。

1.含防风复方治疗病症分类

以防风为关键词,在整个《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检索,得含防风复方4646首,用于834种病症。为便于对含防风复方所治病症构成进行分析,对配伍频次≥5次,相同或相近的病症作分类归纳整理,得含防风复方3125首,用于223种病症。

不难看出,含防风复方治疗诸风者居多。由于风邪所致病症性质不同,故将风邪所致病症分为中风、外感风邪、痹病、痉病、疥癣瘙痒5类。中风包括中风半身不遂、风瘫痪、偏风、柔风、风痱、风亸曳、中风口咼、风偏枯等;外感风邪包括诸风杂治、风头眩、风热、头面风、热毒风、风冷、风成寒热、一切痘疹等;痹病则有历节风、风腰脚痛、风冷痹、腰痛、风痹、诸痹、风湿腰痛、风痹手足不遂等;痉病包括一切破伤风、惊风、急惊风、慢惊风、风痉、风角弓反张、伤寒阴阳刚柔痓等;疥癣瘙痒包括大风癞疾、风疹瘙痒、风瘙痒、癣疥、头风白屑、紫白癜风。

此外,防风复方所治病症还有以下15类。将风毒冲目虚热赤痛、五脏风热眼、目积年赤、疮疹入眼、时气后患目、胎赤眼、目赤碜痛赤肿、目内生疮等一并归入目赤肿痛。内外障眼包括内障眼、内外障眼、外障眼、目生肤翳、将变内障眼、眼生翳膜等;目昏暗、肝虚眼、目见黑花飞蝇、虚劳目暗等归于目昏暗。热毒疮疡包括疮疡、肺脏风毒生疮、一切恶疮、诸疮、发背、五色丹毒、诸发等。把首风、头痛、眼眉骨及头痛、膈痰风厥头痛、风入腹拘急切痛、诸疝等归于疼痛。脚气包括脚气缓弱、脚气疼痛皮肤不仁、脚气痹挛、脚气肿满、风脚气、风湿脚气、干湿脚气等。惊悸包括怔忡惊悸、血风惊悸、风狂、风恍惚、伤寒后心虚惊悸、风邪癫狂、惊热等。虚劳包括风劳、风虚劳冷、骨蒸、肉极、肝劳等。虚损包括肾虚、肝虚、虚羸、虚劳羸瘦、胆虚寒、补虚治风等。而伤寒杂治、伤寒可汗、伤寒两感、伤寒虚烦等统归伤寒。热病包括诸热、潮热、时气疫疠、心烦热、冷热痢、变蒸等。诸痔包括肠风下血、痔漏、诸痔。水肿包括乳石发浮肿、诸肿、风水。大便不通包括风秘、大便秘涩不通。外伤包括疮肿伤折方、金刃所伤、接骨。

另外,所治病症中还包括一切眼疾杂治、杂病、胤嗣、诸疾、语声不出、研炼服饵钟乳、面膏、产后诸疾等,或因具体病症、病因不详,或因配伍防风的复方数量较小,故不再归类。总体说来,防风配伍应用非常广泛,主治病症繁多。

2.含防风复方治疗病症分类构成分析

现将含防风复方分布于20类病症予以列表(见表1),并以柱状图标示。由表1可知,防风配伍在复方中主要用于风证,如中风、外感风邪、痹病、痉病及疥癣瘙痒等,总计达1736方。而疼痛(如风头痛)、内外障眼、伤寒等,也有一部分与风邪有关,进而确定防风 “诸风通用”诸药之首的地位。

(待续)

中华中医药杂志已拟定发表。

姜开运撰稿/梁茂新指导

没有评论

用户评论

评论说明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 您的每一条建议或意见我都会认真对待
  • 请不要发布与本站无关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