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性能数据库 药酒配制数据库 中成药数据库 中药外治数据库 古代方剂数据库

中医病证本质异同的计量分析方法研究

摘  要:在利用古代方剂文献时,病、证和症状的内涵与外延是首先需要明确的问题,借以开展其他研究。在传统的文献考证、小学和逻辑分析方法之外,文章建立了一种基于病证之间各自用药构成与频数、所辖症状构成与频数的卡方检验方法,判断病证之间的本质异同,具有一定的方法学意义。

关键词病证;《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文献计量学;方法学

浏览和研究古代方剂文献,主要接触病名、证名、症状和药物等,而借助这些要素构成的相互联系、潜在规律和网络式知识体系,则是学术界渴望挖掘和继承的系统经验和原创知识。

通过建立“《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1],每一首方剂都有机组合在由病名、证名、症状和药物所维系的网络结构之中;与此同时,4种要素不再是单摆浮搁的局限于某一方剂的内容单元,一下子转换为打破各方剂界限、彼此关联的数据项。进而为单纯的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无法解决的重要学术问题创造了用数学方法求证的条件。采用计量分析方法求解传统病证本质的异同,即是在这一思路支配下利用该数据库实现的。

通常,对咳嗽、咳逆、咳嗽上气和咳逆上气以及呕吐、呕逆、呕哕、哕逆和胃反的关系,一般都会认为是大同小异的中医疾病。而热病与瘟病、中暑与伤暑、诸痢与诸泻以及肝中风、心中风、脾中风、肺中风和肾中风等病名的异同,也会做出大致的判断。不过,对虚劳与虚损,心实与心热,脾脏虚冷与脾虚冷、脾胃虚冷、脾脏冷气和胃虚冷,肾寒与肾脏虚冷、肾脏积冷气、肾脏冷气、下元虚冷、下元久冷和元气虚冷等的异同,则难以迅速做出准确的回答。有些病证则十分陌生,如肾脏风冷气、肾脏风毒等。针对这些问题,多半采用文献考证和中医理论的逻辑分析等方法予以论证和评价,出现见仁见智、互有异同的分析结果。实际上,此类方法只定性分析了各病证间的是非,未能深刻回答相互间本质的异同。于是,引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揭示此类学术问题,便成为方法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脾虚冷与胃虚冷、心虚与怔忡惊悸两组病证的用药频数和所辖症状频数的统计分析,考察两者之间本质上的异同,借以建立探讨此类问题的计量分析方法。

相关数据均取自《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为了便于统计分析,预先对各病证所用药物和所辖症状进行整理,如茯苓与白茯苓、芎藭与川芎、陈皮与陈橘皮、心神不宁与心神不安、恍惚与精神恍惚、饮食不化与饮食不消等,均按相同的称谓统计各自的频数,然后进入统计分析过程。以下的原假设均为:行变量(药物或症状)和列变量(病证)相互独立。显著水平为0.05。

一、脾虚冷和胃虚冷本质异同的计量分析

1.脾虚冷和胃虚冷用药频数统计分析 以脾虚冷和胃虚冷为检索词,从数据库中得到治疗脾虚冷方剂56首,用药118种;治疗胃虚冷方剂62首,用药153种。由两证所用中药的配伍频数构成列联表1。为统计分析需要,表1中删除单元格频数为0或每行频数均小于5的数据。使用SPSS对列联表进行统计分析。 

利用Pearson卡方检验对行变量和列变量进行独立性假设检验。由表2可知,Pearson卡方值为33.362,自由度为34,P=0.499>0.05,故没有足够理由拒绝原假设,说明行变量(用药yaom)与列变量(证zhengm)是相互独立的。

2.脾虚冷和胃虚冷所属症状频数统计分析

从数据库中检索脾虚冷涉及的症状95个,胃虚冷涉及症状111个,由症状的频数构成列联表3。为统计分析需要,表3中删除单元格频数为0或每行频数均小于5的数据。使用SPSS对列联表进行统计分析。 

利用Pearson卡方检验对行变量和列变量进行独立性假设检验。由表4可知,Pearson卡方值为12.219,自由度为9,P值为0.201>0.05,所以没有足够理由拒绝原假设,说明行变量(症状zhengm)与列变量(证zheng)是相互独立的。

对脾虚冷与胃虚冷两证的用药频数和所辖症状的统计分析表明,两证所用药物和所辖症状均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两证的属性没有本质区别。

二、心虚和怔忡惊悸本质异同的计量分析

1.心虚和怔忡惊悸用药频数统计分析  从数据库中检索,得到治疗心虚方剂107个,用药193种;治疗怔忡惊悸方剂85个,共用药174种,由治疗两种病证所用系列中药的频数构成列联表5。为统计分析需要,表5删除了单元格频数为0或每行频数均小于5的数据。使用SPSS对列联表进行统计分析。 

利用Pearson卡方检验对行变量和列变量进行独立性假设检验。由表6可知,Pearson卡方值为63.849,自由度为45,P=0.034<0.05,所以有理由拒绝原假设,说明行变量(用药yaom)与列变量(病证zhengm)是相互不独立的。

2.心虚和怔忡惊悸所属症状频数统计分析  借助数据库检索,得用于心虚方剂107首,涉及症状169个;用于怔忡惊悸方剂85首,涉及症状110个,由症状的频数构成列联表7。为了统计分析需要,表7删除单元格频数为0和1或每行频数均小于5的数据。使用SPSS对列联表进行统计分析。 

利用Pearson卡方检验对行变量和列变量进行独立性假设检验。由表8可以看出,Pearson卡方值为30.662,自由度为12,P值为0.002<0.05,所以有理由拒绝原假设,说明行变量(症状zhengm)与列变量(病证zheng)是相互不独立的。

对心虚与怔忡惊悸两病证的用药频数和所辖症状的统计分析表明,两证所用药物和所辖症状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两病证的属性具有本质区别。

结论与讨论

从字面和内容上理解,诸如咳嗽与咳逆、呕吐与呕逆、黄疸与发黄、首风与脑风、胸痹与心痛、风痹与行痹均应是同一种疾病。但《普济方》中皆独立存在,各有适用的系列方剂。这是祖国医学由外在表现诊治疾病导致的必然结果,故而传统中医学中各病内涵彼此套叠与交叉非常普遍。采用统计学方法揭示广泛存在的此类问题,为取舍和归并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方法学意义。

对两病证的本质异同,基于用药频数和所辖症状频数的卡方检验,若均得出差异不显著的结果,即可判断两病证没有本质区别;若均得出差异显著的结果,即可判断两病证有质的差异性。本研究证实,脾虚冷与胃虚冷两证没有本质区别;而心虚与怔忡惊悸两病证则有本质差异。

选择脾虚冷与胃虚冷进行计量分析,基于脾与胃互为表里,两者常同称同论,临床表现关联性强,统计结果证实了最初的判断。而选择心虚与怔忡惊悸进行比较,目的是在中医的证与病之间建立统计分析比较方法。从传统用药和症状构成的大致情况来看,容易得出两者有一定联系的初步印象,但统计分析并不支持这一推测。两个范例的比较分析表明,卡方检验广泛适用于中医病与病、证与证或病与证本质异同的显著性评价。

本研究建立的两病证本质异同的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并不否认和排斥传统的定性研究方法。并且认为,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互相补充,彼此印证,可望深刻揭示古代方剂文献中潜藏的规律性和原创知识。

采用计量分析方法求解两病证的本质异同,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新的研究方法,借助这种方法可以阐释病与病、病与证、证与证、症状与症状之间的关系;揭示不同和相近病证的用药规律,以为当今临床所借鉴。另外,可为古代方剂数据库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数字化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1]梁茂新,黄会生.《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软著登字第000278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1998

(与刘艳芬、范颖共同撰写此文)

原文发表在2011年《中华中医药杂志》第7期。

九九中医资讯网(WWW.99zyzx.cn

没有评论

用户评论

评论说明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 您的每一条建议或意见我都会认真对待
  • 请不要发布与本站无关的话题